自从生了娃,每天拎着纸尿裤“端详”宝宝便便就成了妈妈必修的功课(自行脑补),今天小编就来跟妈妈们一起研究研究宝宝的便便,宝宝健康,一验“便”知~~
想要检验宝宝便便是否健康,就要先对宝宝便便的性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,拿到通往便便世界的通行证哟~
便便每天都不一样哦
便便的颜色和性状跟宝宝摄取的食物中的脂肪、蛋白质成分多少有关,另外肠道细菌的数量、比例变动也会引起便便颜色的改变。宝宝每天吃的奶量不同,吃的辅食不同,每天的状态都不一样,这是正常的呦~
便便次数不能判断宝宝是否健康
新生宝宝的肠道尚未发育完善,排便功能也是不稳定的呢。宝宝排便次数与喂养的次数和多少有密切的关系,喂养较多的宝宝,可能一天排便3-5次,喂养少或遇到宝宝攒肚可能一天才排便1次。只要宝宝进食正常、精神良好、身长和体重增长正常,宝宝排便时大便不干结、不腹泻、大便内不带脓和血,妈妈就不必过分纠结大便的颜色、性状和次数。
有味道的喂养成绩单
宝宝便便产生气味是由于肠道菌群的作用产生的,在肠道里面待的时间决定了宝宝便便气味的大小。通常情况下,母乳容易消化吸收,所以母乳宝宝的粪便根本不臭,人工喂养宝宝的粪便只有轻微的气味。添加了辅食的宝宝便便,由于吸收了多种蛋白质、糖类,气味就会变重。如果宝宝的便便奇臭难闻,或突然变得气味特殊,最好去看医生哦。
综合判断宝宝便便健康
在观察宝宝大便的性状时,妈妈仅因为宝宝的便便偏稠、偏稀便怀疑宝宝生病了是不科学的,应结合宝宝睡眠、食欲、精神状况、体重增长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进行考虑。
医学上,布里斯托分类法将便便分为七种类型,以便便中水分的多少为分类依据,中间3-5是属于正常的便便类型,从中间向上向下都是不正常的坏便便。

消化道食物之旅
便便的一生,从进口到最后排出,大约需要12小时:
消化:食物入口后,被咀嚼切碎成小片,进入胃肠内,被胃液、胰液等各种消化液里含有的酶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。
吸收:消化后形成食糜进入小肠。在小肠内,将以上小分子物质(葡萄糖、氨基酸等)吸收到血液。
肠道代谢:食物残渣进入大肠,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,产生维生素等有利于人体的物质!大肠吸收食物残渣剩余的水分,把大便变干。
废物排出:大肠内的食物残渣干燥后,最后经过肛门排除。
很多新手妈妈都把宝宝便便当做自己喂养的成绩单,面对这张有味道的成绩单(坏笑眼),妈妈们碰到过中等生奶瓣便便、焦虑过差等生绿色便便,庆幸过优等生金黄便便......每次揭开尿布都像是等待一次未知的宣判。(小心脏砰砰砰)被称为宝宝健康“红绿灯”、“晴雨表”的便便是否表示宝宝生病了呢,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收服这些暗藏宝宝疾病的坏便便吧(待撩中)!坏便便,哪里逃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