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季,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每个宝宝都有发生腹泻的可能,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更易发病。
当宝宝上吐下泻时,家长们都很着急,于是一股脑儿给孩子服用各种药物,恨不得马上让宝宝好起来!然而,宝宝非但不见好,反而越拉越厉害,甚至拖至几个月不愈,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。
1.宝宝消化能力较弱
由于1-2岁宝宝的生长发育特别迅速,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,而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,分泌的消化酶较少。因此,宝宝消化能力较弱,容易发生腹泻。
2.饮食改变、天气转冷、身体着凉等原因
由于宝宝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,所以饮食稍有改变,如对添加的辅食不适应(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,或一次喂得太多,或饮食不当,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);气温降低、身体受凉,使肠蠕动加快;秋季昼夜温差较大、小肚子易受凉等,都可引起腹泻。
3.宝宝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
宝宝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,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,便可引起腹泻;宝宝因抵抗力较低而易发生呼吸道感染,在患感冒、中耳炎、肺炎时,也常可引起腹泻。
1.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
✔如果是糊状或(小孩子)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,量不大,不是水样便,也不是黏液脓血便,可以暂时不处理,观察一下。
✔如果是水样便,每次量很多,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,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。
2.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
掌握“一多四不”原则
04
1.给腹泻患儿多补充水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的关键
婴儿腹泻的严重后果就是从大便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,加上呕吐、少饮,很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使病情加重。一般每天补液量为每公斤体重约100毫升,其中糖2克、盐0.5克,可让宝宝随意口服。如有呕吐仍可少量多次喂饮,呕吐停止后即可喂哺奶类。失水严重的宝宝,还应该静脉补充液体。
2.不要禁食
腹泻时婴幼儿自动饮食减少,排出增加,肠道吸收障碍,而婴幼儿营养的需要相对较高,如营养补充不足,限制饮食太严,禁食时间长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,出现代谢紊乱,以致病情迁延。奶类制品是最适合宝宝消化和需要的食品,腹泻婴儿以母乳喂养者应继续喂母乳,没有母乳者可以用牛奶代替,一般就可以保证宝宝的营养需要。
3.不要止吐
呕吐可能是腹泻的早期症状。如果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,不但不要止吐,还应该洗胃,把有毒食物清洗干净。所以,治疗婴幼儿腹泻引起的呕吐,不是止吐,而是补充由呕吐引起的体液损失,可以反复多次、少量喂水。
4.不要急于止泻
有些年轻妈妈看到宝宝腹泻不止,急着要求医生快快把腹泻止住或者自作主张去买止泻药给宝宝吃,结果不但腹泻没有止住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治疗腹泻的方法不是急于去止泻,而是应该补充因腹泻引起的机体脱水和营养不足。
5. 不滥用抗生素
婴幼儿腹泻多数是由非感染性因素引起,用抗生素治疗无效。有的家长“病急多投医”,今天去了这家医院,明天又去找另一家,刚用上一种抗生素,又换上另一种,造成抗生素应用过多、过杂的现象,不但对腹泻康复不利,还可能引起抗生素诱发的腹泻,使腹泻治疗更加困难、复杂和迁延。
当然,要保护孩子远离腹泻危害,做好预防是基础。在腹泻流行季节,父母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场所玩耍;孩子在户外活动结束之后,回家要立即洗手。建议在季节交替之际,最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,并定期进行家居消毒。
(来源:《母婴视界》会刊)侵权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