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很多妈妈在喂奶的时候,都会发现宝宝不时出现吐奶的现象。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,觉得或许只是吃多了,很正常。其实不然,因为这可能有病理性的诱因哦。
生理性的原因:宝宝胃肠道的解剖特点容易导致吐奶。
病理性的原因:可能是胃肠道或者全身的某些疾病。
新生儿的胃部是横躺着的,而贲门部位又比较松弛。
我们都知道贲门的作用是,当食物进入胃的时候,它可以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。
由于宝宝的胃部不能很好地收缩,奶就很容易回流到食管里面。
另外,宝宝的喉头位置比较高,当宝宝打嗝或者晃动的时候,更容易吐奶。
这是因为如果他们含着奶嘴的方式比较笨拙或吃奶速度太快,大量的空气会被一起吸入胃里。
由于空气是往上面走的,很容易引发我们平时说的打嗝,这时候宝宝吃的奶也可能会跟着跑出来。
如果吃奶的时候宝宝表现出没什么精神,还有腹胀、腹泻等不适症状的话,应该尽早去看医生。因为肠梗阻、肠套叠等这些严重的疾病都会伴随吐奶表现的。
注意⚠️
宝宝吐奶,还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。当出现这种情况,爸爸妈妈首先不能过于紧张,如果宝宝吐奶以后精神尚佳,而且没有其他不良反应的话,其实是无需担心的。
可一旦出现以下情况的话就需要谨慎了!宝宝吃了奶以后一直呕吐,而且量比较大,或者呕吐物经常呈现黄绿色、褐色等异常情况,就要警惕了。
再者,如果还出现发热、腹泻等情况,也需要赶紧去医院检查。
母乳宝宝按需喂养,宝宝不愿再吃,就别再强迫,多吃容易吐奶。
非母乳喂养的宝宝,每次按需求量来冲调,少量多餐更易消化。冲奶粉的器具要干净卫生,避免污染奶液,引起宝宝腹泻,诱发呕吐。
母乳宝宝喂奶时,要让宝宝的嘴巴含住整个乳头和部分乳晕,尽量不留空隙,防止宝宝吸入太多空气,引发吐奶。
奶粉宝宝喂奶时,除了可选用带防胀气设计的奶瓶外,也应注意及时换用吸孔合适的奶嘴。奶嘴吸孔太小,流速慢吸得费劲,宝宝会因为吃不到而着急,从而吞入空气;奶嘴吸孔太大,流速快,来不及吞,或吞得过快吃太多,也会导致吐奶。
喂奶后半小时,不建议剧烈翻动宝宝,如洗澡或者摇晃、换尿布等。喂奶时吸入空气,是宝宝吐奶的常见原因。因此,妈妈们喂完奶,可给宝宝拍嗝,减少吐奶的发生。
拍嗝的方法,爸爸也能轻松操作:喂完奶后,把宝宝头朝上竖起,让宝宝身体靠着爸爸健硕的胸肌,下巴托在肩膀上,爸爸一只手托抱宝宝,另一只手掌呈空心掌从下往上,轻拍宝宝后背5-15分钟左右,帮助宝宝排出吸入的空气。
拍的时候,手掌一定要微微弯曲呈空心掌,千万不要铁砂掌直接拍哦。
如果出现呛奶的情况,怎么办呢?
首先,当宝宝是平躺着时,要把他侧过来保持左侧卧位;然后将毛巾卷起来包住手指,把宝宝口腔的奶清理出来,保持呼吸道的通畅。
如果发现宝宝的呼吸不是很通畅,有憋气的情况,可以弹打宝宝的足底,并拍打一下背部。
如果以上都尝试过,但宝宝的精神状态还没有改善,就应该尽快去医院,请专业的医生做进一步的处理。